地处偏僻暗藏危险 环境卫生难堪重负
(资料图)
“野生小众风光”走红背后
幽静的山谷,清澈的流水。近年来,诸多未经开发的山林、峡谷、湖泊,通过网络走红。网友称这样的地方为“野生网红景点”。在桂林,这样的地方有不少。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对面岭村的桃溪河峡谷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三江乡人民政府发布的《三江乡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到未开发未开放区域旅游的通告》(下称《通告》),再次引发大家对类似“野生网红景点”的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像桃溪河峡谷这样的“小众风光”凭借原生态的美景,吸引了众多人前往“打卡”,但是伴随网络走红的,是安全、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
“禁止旅游”通告的安全考量
张胜男(化名)在恭城三江乡对面岭村生活多年。他常常和同村人打趣,山里的他们从来没想过,山沟沟的那条河里会有这么多人来耍。
他们谈论的就是桃溪河峡谷。它地处偏僻,手机信号微弱。进出峡谷只有一条30多厘米宽的小路,一侧是山壁,一侧是悬崖。由于路况危险,平常几乎没有村民去。记者沿着连续“S”形的盘山路进山,看到道路狭窄,多处塌方。
张胜男和村民对记者说,一年多以前,一支户外探险队来到这里。翻山越岭之后找到了河水清澈、瀑布壮观的景象,桃溪河峡谷通过探险队员剪辑的短视频在网络走红。
之后,陆续有人根据视频找到桃溪河峡谷。他们来此“打卡”,又拍摄新的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上。一个又一个短视频激发了一拨又一拨人到桃溪河峡谷游玩。这里一跃成为高人气的“野生网红景点”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桃溪河峡谷”,诸多经过精心剪辑的短视频映入眼帘,有的还带上了“桂林必去峡谷”“不去后悔一生”这样的话题。视频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峡谷的美。尽管有的视频里能够明显看出游玩的过程充满艰难,甚至带点狼狈,但还是阻挡不了众多游人前往“打卡”的决心。几乎每条视频下面都有数十名网友询问路线。
不过,今年8月5日,三江乡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强调“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带领游客进入未开放未开发区域进行游玩”、“如游客或团队不听劝返或无视通告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开放的区域进行旅游或探险等活动,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组织者或个人自行承担”。
记者从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桃溪河峡谷地势低,容易出现山洪,而到三江乡的一些路段还在修,沿途有很多山路、泥巴路,还有坍塌的区域。
记者查询资料得知,三江乡的确发过严重事故和多处塌方。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1月21日下午,三江乡银殿山附近,一辆越野车坠落山谷,导致3人不幸遇难,2人受伤送往医院救治。
今年6月,恭城持续暴雨导致三江乡大大小小20余处塌方,在建设当中的富平二级路三江乡段中断。6月20日,暴雨中,唯一一条三江乡通往莲花镇河口村的交通要道被洪水冲毁,三江乡洗脚岭小学的170名学生滞留学校后被疏散。
除了桃溪河峡谷,附近石口峡谷、银殿山等多处“野生景点”也因为“一旦遭遇路段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或者走失迷路、攀爬跌落、野生动植物侵害等意外,极易发生人员伤亡”的原因禁止进入游玩。
村民们认为,当地政府对桃溪河等“野生景点”的禁令,更多是安全考量。
原生态美景频频“受伤”
如今,自驾游越来越普遍,隐藏在深山里的美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走红,吸引人们前往。除了带来安全问题之外,对原生环境的破坏也令人揪心。
2021年3月,临桂区临桂镇西镇头村的一处山坳突然走红。这里因遍布造型奇特的山石被人取名为“怪石林”。这片石林走红后,不少人慕名而来。但令人痛心的是,这里的很多“怪石”却被人砸断破坏。
2021年9月,兴安县源江村一个名为“黄泥塘”的峡谷水潭成为“野生网红景点”。可惜的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黄泥塘”就垃圾遍地。环保志愿者发起了“清洁黄泥塘”行动,清理的垃圾装满了6辆小货车。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两个地方探访。
“怪石林”的山坳里,堆了多处建筑垃圾。奇石已经被严重破坏,除了当地放羊的村民,看不到其他人的身影。记者了解到,因奇石难以恢复,这里的人气早已被其他地点取代,“网红”存在的时间很短暂。
8月30日,记者前往“黄泥塘”,刚好遇到一行十余人乘坐大巴来此打卡。这些人学生模样,由几位成年人带队,在附近的农家乐吃了午饭后,就换上泳衣,准备到潭里游泳。
记者随他们沿着一条水泥路走到山脚,闻到一股恶臭,源头是一处焚烧后的垃圾堆。沿着河谷往山上走,到达“黄泥塘”。因为正值枯水期,河谷里一点也没有网红视频中清水盈盈的样子。当地村民说,只有源头的潭水还能游泳,而想要抵达那里,连山路都没有。
记者手脚并用在河床中的石块上攀爬,走走停停,过了约40分钟,才看见山腰处的瀑布。途中,不时能看见烧烤后的痕迹,还有食物的包装袋和其他垃圾。远处,传来游客地抱怨:“根本和视频不一样,早知道不来了!”
附近村民说,走红后,“黄泥塘”丰水期每天有两三百人来“打卡”。对比一年前志愿者清理垃圾的视频,“黄泥塘”的垃圾虽然少了许多,但卫生问题依然存在。
“没办法杜绝,看了都心痛。”源头村的杨书记说,来这里的游客众多,现在主要靠村委自发组织清洁。目前,“黄泥塘”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有企业初步计划前来开发,以后也会有专人负责卫生清洁。
短暂网红之后如何长久维持
伴随高曝光率带来的人气,安全、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几乎是每一个“野生网红景点”都遭遇的难题。
“现在的‘野生网红景点’其实都是玩户外的驴友带起来的。”本地业内人士透露,户外驴友爱冒险,喜欢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他们去过一些地方,拍下短视频分享。这其中,有的不会发定位地址,有的会回复留言告知地点。跟风的网友到这些地方“打卡”,一传十,十传百,在流量的加持下,“野生景点”走红。
“怪石林”和“黄泥塘”走红之前,桂林还有乌桕滩、玻璃田等多处“网红景点”。数年过去之后,这些景点怎么样了?记者也进行了探访。
会仙玻璃田是和旁边的野山一起走红的。两三年前,能够欣赏玻璃田美景的唯一途径就是登上附近的野山。越来越多的人到玻璃田打卡,一些“爬山攻略”也随之在网络上传播。
市民小江曾经和朋友按照“攻略”爬山。“爬到一半,上不去了,都是蚊子,还被野草划伤了手指。”小江说,想要看到像视频中展示的玻璃田美景,需要徒手爬上野山的顶峰。“只能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很多人爬的时候都没有护具,如果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当地村委组织村民集资,把玻璃田开发成了一处景区。野山上修了步道,游人步行约40分钟就能登顶。收取的门票等费用用来维护景区安全和卫生。这不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部分就业。现在,玻璃田成了社交媒体上桂林市内游的热门景点。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乌桕滩和油麻滩上。这些“野生景点”走红后,随之而来的是游客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当地通过村民集资或者招商引资等方式,雇人管理,依靠收取10元-20元的停车费或者3元-5元的垃圾清理费等方式,维护着这些区域的卫生和安全。
但是,对于更多的“野生景点”来说,它们的命运截然不同。从人迹罕至、默默无闻到走红网络、人气飙升,很快就让这些并不具备旅游基础的“景点”难堪重负。而旅游者则喜新厌旧地去寻找下一个“网红”。
并非每处原生景致都适合大众
老杨(化名)在兴安县摩天岭经营了8年农家乐。由于靠近“黄泥塘”和“杀人寨”这两处“野生网红景点”,他还参与过一些志愿清洁和救援活动。
“你看网上‘杀人寨’瀑布的水清清的,好漂亮。人家不会告诉你,那里多危险。山里没信号,瀑布落差大,脚一滑就掉下悬崖。”老杨说,今年7月他参与了一次救援,“凌晨和消防一起从‘杀人寨’解救出10名青年男女。”
当地消防部门称,这些青年男女于7月14日进山游玩,其中两人体力不支,原地休息,剩余10人继续前行。
太阳落山时,前行的10人无法辨别方向。山中气温下降明显,他们没有携带应急防寒物资。另一边,山里没有信号,原地休息的2人联系不上另外10人,只好报警求助。
“有些‘野生景点’很危险的,我都不会发出来。”本地旅行短视频博主“史蒂芬徐游桂林”说,他发的每条视频都是亲自踩点、体验,务必确保根据视频去打卡的人们的安全。比如对于“杀人寨”瀑布,他就专程提醒“不是专门玩户外的大部分人应该下不去(山)”、“时间计算好原路返回,不要徒步到晚上,很危险”。
尽管如此,记者浏览了约30条有关“杀人寨”瀑布、桃溪河峡谷这两处“危险景点”的短视频,像“史蒂芬徐游桂林”这样进行提醒的是极少数。大多数视频里,展现的都是“险境”的山清水秀,美如世外桃源,却只字不提山路难行,没有手机信号等等。甚至还有人收费当“向导”,自发组织带队去这些地方“探险”。
老杨和“史蒂芬徐游桂林”都认为,安全是“野生景点”走红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野生景点”地处偏僻,没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一旦遇到险情,没有办法立即开展救援。
曾经去“野生景点”打过几次卡的市民邢先生说,“野生景点”意味着“未开发”,没有商业气息,会吸引喜爱户外和亲近自然的人。“但是视频里如果告诉我,那里很危险,路况艰难、没有信号,我就会仔细斟酌去还是不去。大家都不应该拿生命冒险。”
一些旅游从业者也认为,如果社交平台对“野生景点”短视频的发布有更为具体的要求,例如要求说明危险性,不符合旅游要求的未开放、未开发区域不盲目推送,也就能避免网友盲目跟风冒险,留住深山里的那一方清净。
记者刘净伶 见习记者李贝 文/摄
标签: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