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大家情人节快乐呀!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在这一天,许多年轻男女都会互表心意,或送礼倾诉情意。这个浪漫的节日,已成了众多情侣的重要时刻。
提到中国的情人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七夕节”。实际上,七夕是“女儿节”,是关于女性祈福、乞巧的日子。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其实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为什么说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呢?别着急,让我慢慢给你解释原因。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相传在南宋都城临安,每逢元宵夜,到处都能看到,像星星一样璀璨。明月之下,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到处都是欢快的人群,载歌载舞,十分热闹。
这一天,所有的女子都会盛装出行,在人群中谈笑风生。一个年轻人看着这些漂亮的女人,搜索“千百度”后,他突然回头,眼睛亮了。在残光散落的角落里,一个清秀干净的女子独自站立在那里。这不就是心目中的“她”吗?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猜到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其中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名垂千古。
当然,大诗人辛弃疾写这个词,并不是为了表现他“泡妞”的经历,而是用元宵节的场景来表达他拒绝与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风。清纯干净的美只是他自己的写照。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年轻男女在元宵节是如何寻找爱情的。
在“破镜重圆”典故中,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越剧《荔镜记》中江南才子陈伯卿与黄五娘,在元宵赏灯时一见钟情。在川剧《春灯谜》中,寒门书生宇文彦和节度使的女儿韦文凤也在元宵夜猜灯谜中互生情愫。
此外,北宋文学泰斗欧阳修的《生插子·元夕》也表现了元宵节的爱情主题。那么,古人为什么一定要把元宵节和爱情结合起来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元宵节的名字由来已久。“元”是第一的意思,“宵”指的是月圆之夜。元宵节是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代表着对亲人和爱人的思念。古代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类的诗句。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下,女性几乎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甚至很少有机会与异性正常接触,结婚前只能乖乖地待在闺房。只有元宵节这一天才能出来玩,和男子接触,这一天也成了年轻男女约会的日子。
元宵节对古人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等了一年的年轻男女来说,赏花灯打灯笼、在灯笼上解谜。到了民国时期,宵禁实行,古代元宵节的情景也不复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开放,年轻男女之间的接触也不需要集中在当年。因此,元宵节越来越弱,其情人节色彩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人可能会问,“七夕”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吗?其实从时间上来说,七月七日并不适合过情人节。严格来说,七月七日是古代单身女子的节日,被称为“女儿节”。姑且称之为古代的“妇女节”。《诗经》里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每年七月七日,天气变冷,人们开始准备秋冬季的衣服。这一天,女孩们乞求自己心灵手巧。因此,中国的情人节,在古代也被称为“乞巧节”。始于汉代,流传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在这一天,女子不仅要竞争谁擅长针线活,还要拜巧女,吃巧果。
事实上,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牛郎织女”这回事。因此,在古代,元宵节的现实爱***彩远远超过七夕。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过去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追求真爱的权利很少,当然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情人节。相对来说,古代的元宵节是最丰富多彩的情人节。
情人节只是给了某个节日爱情的色彩。今天的情人节早已发展成为一个民间、非宗教的节日,完全是为了人们现实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类似于现在的11月11日光棍节,是为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
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哪天是情人节,文化意义不大。我们可以把相识的那一天或者结婚的那一天作为我们的情人节。也可以每天过情人节,互相送花送巧克力。当然,如果你有钱有势,那就天天过情人节吧。然而,春节和元宵节一年只能庆祝一次。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