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Hunga Tonga-Hunga Ha'apai)海底火山14、15日连续两天剧烈喷发,卫星图像显示,喷发瞬间喷出的火山灰云突破对流层顶,形成了直径近500公里的伞形云团。包括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在内的各国卫星,捕捉了火山爆发的全过程。
作为近30年来最强的火山爆发事件之一,汤加火山爆发是否会影响全球气候颇受关注。不过专家认为,从目前喷出的二氧化硫数量看,如果后续没有更大规模爆发,目前的爆发对全球气候几乎没有影响。
专家还表示,汤加火山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是板块俯冲碰撞比较活跃的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火山活动,我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环太平洋火山带
后续是否还有大爆发?尚需监测
各国卫星捕捉到了火山爆发的全过程。
我国风云卫星影响数据显示,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喷发瞬间喷出的火山灰云突破对流层顶,形成了直径近500公里的伞形云团,伞形云团周边的巨大冲击波清晰可见。两小时后,火山灰云扩展为直径近800公里的云团,并向西南方向继续扩展。
2022年1月15日风云三号E星黄昏轨道多通道合成图和微光图像增强产品图显示,汤加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火山灰蘑菇云纹理结构清晰可见,形成直径近500公里的伞形云团,伞形云团周边出现环状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
新西兰火山学家、奥克兰大学教授沙恩·克罗宁(Shane Cronin)在接受新西兰媒体采访时表示,早期数据表明,此次火山爆发是自30年前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
沙恩·克罗宁认为,事发地火山口已苏醒,喷发活跃期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尚不清楚目前是否已达喷发的峰值。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指出,火山爆发一般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例如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从当年3月开始活跃,6月15日产生最强的爆发,后续一直持续到1992年7月才慢慢平静下来。本次汤加的火山活动从2021年12月底开始,目前还处于活跃状态,因此后续是否还会有更大规模的爆发,还需要进一步监测。
二氧化硫喷出量不足以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白志达告诉南方+记者,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火山气体、火山灰都会直接影响当地的人类和生物生存。其中,火山喷发释放出的火山气体都属于有毒有害气体,而火山灰颗粒非常小,可以进入人的呼吸道,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除了对当地影响外,火山爆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次生灾害。魏科指出,这些灾害主要有火山灰影响飞行安全、火山灰淹没大片地区等等。
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表示,需警惕对影响区域带来的与之相关的对流发展及次生暴雨等极端天气。将持续监测汤加火山的进一步动态。
更*上看,火山爆发会对全球气候带来怎样的影响?
魏科告诉南方+记者,从最新卫星监测数据来看,此次汤加附近海域的海底火山爆发火山灰最高达到约28km,已经到了平流层的中下层。根据欧空局“哨兵-5P”卫星搭载的“对流层观测仪”数据估算,大概有40万吨二氧化硫进入平流层。
魏科解释说,火山影响气候并不是通过火山灰,因为火山灰是比较大的颗粒,很快就会通过干和湿过程沉降,影响气候的“罪魁祸首”是火山喷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到达平流层,在较短时间即会形成硫酸气溶胶,随着平流层环流输送到全球各处;由于平流层环流稳定,所以硫酸会持续更长时间,通过阻挡太阳辐射,引起近地面温度降低。
但魏科也指出,汤加火山喷发出的二氧化硫的数量,距离可以对全球气候有所影响,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后续没有更大规模爆发,目前的爆发对全球气候几乎没有影响。”
作为对比,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当时有大约2000万吨二氧化硫进入平流层,使得当年全球气温下降约0.5°C。
魏科判断,“火山爆发要对全球平均气温造成可观测和识别的影响,其喷发进入平流层的二氧化硫量至少需要达到200万吨以上。”
他还补充道,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全球温度,也会对热带海温分布状态有所影响,还可能通过遥相关产生其他的环流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评估。
环太平洋沿岸活火山活动频繁,科学家致力于火山活动监测
资料显示,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曾在 2009 年、1988 年、1937 年和 1912 年喷发,而且“在过去 15 年里相当活跃”。
美国地质勘探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350座潜在的活火山,其中约有 500 座在历史上曾喷发过,许多位于环太平洋沿岸。另据英国伦敦地质学会估计,约有5亿人生活在靠近活火山的地方,会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
白志达说,此次汤加火山喷发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汤加处于板块俯冲碰撞比较活跃的地区,活火山随时有可能发生活动,对于这些地区的火山活动,我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白志达指出,火山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地球活动的基本标志。对于火山的相关研究,火山学家会根据地壳运动的规律,在一些比较危险的地区,尤其是环太平洋火山带,采取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火山活动的监测。“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一直坚持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社会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