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生活 >

小叶凤凰尾巴草 小叶凤凰尾巴草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1-02-04 16:27:52 来源: 民福康健康  

小叶凤凰尾巴草名称就很有特点,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很常听到,平时我们也很少能接触到,所以对于它的形态特征,功效与作用我们一无所知。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叶凤凰尾巴草的具体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小叶凤凰尾巴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主疮疡肿毒;乳痈;目赤肿痛。

英文名rhizome of Japanese Twin - sorus Fem.

始载于《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归经肺经、肝经。

药性凉、药味苦、涩。

《中药大辞典》:小叶凤凰尾巴草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Xiǎo Yè Fènɡ Huánɡ Wěi Bɑ Cǎo

【来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日本双盖蕨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横走,被棕色鳞片。叶近生,叶柄长10~20厘米,疏被鳞片;叶片披针形至长卵状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惭尖,1回羽状复叶;羽片10~12对,远生,无柄或下部的羽片有短柄,几对生,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渐尖,羽状深裂;裂片线形至矩圆形,先端截形、圆形或钝头,边缘略呈波状,草质,叶脉羽状分离。孢子囊群在裂片中脉两侧各有3~5枚沿侧脉着生,线形至长矩圆形,囊群盖同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边及潮湿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功效与作用】鲜根:治目赤肿痛。全草:治乳痈,各种肿毒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小叶凤凰尾巴草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Xiǎo Yè Fènɡ Huánɡ Wěi Bɑ Cǎo

【英文名】rhizome of Japanese Twin - sorus Fem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假蹄盖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opsis japonica(Thunb.)Ching[Asplenium japonica Thunb.;Diplazium japonicum(Thunb.) Bedd.]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长而横生,疏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15-25cm,禾秆色,基部疏被红棕色卷曲的短毛和披针形小鳞片,向上近光滑;叶片革质,两面无毛,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0-30cm,中部宽6-1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仅沿叶轴和羽轴下面疏生棕色多细胞的短毛,二回深羽裂;羽片约10对,互生,斜展,披针形,中部以下的长5-8cm,宽1-2cm,先端渐尖,羽状深裂达羽轴两侧的阔翅;裂片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尖,边缘波状或近全缘;叶脉羽状,侧脉每裂片有5-6对,分叉或单一,不达叶边。孢子囊群线形,通常沿侧脉的上侧单生或仅基部偶有双生;囊群盖线形,浅棕色,膜质,全缘或啮蚀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1500m的平原、山谷溪边或林下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苦;凉;涩

【归经】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主疮疡肿毒;乳痈;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临床应用】鲜根:治目赤肿痛。全草:治乳痈,各种肿毒初起。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小叶凤凰尾巴草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叶凤凰尾巴草地区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它的功效与作用还是很多的,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标签: 小叶凤凰尾巴草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43 520 349@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