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相关资料图)
他们正值青春,胸怀理想富有活力;他们手持法典,专业素养扎实过硬;他们真诚热情,急人所急帮人所需……这是奔赴西部服务基层的青年律师们的群体画像。普法、调解、阅卷、开庭……无数个日日夜夜里,青年律师们在天高地广的西部,留下了奔走忙碌的身影,这也成为他们青春的厚重注脚。
近年来,在司法部的推动下,无数青年律师选择投身西部,在基层贡献所长、书写青春。跨越山海,他们脚步铿锵,从东中部到西部,他们用双脚丈量着祖国大好河山;以法之名,他们满怀热忱,从街巷到阡陌间,他们以真诚温暖了一方群众。
告别大都市的繁华,这些律师们如同一粒粒种子,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扎下根来。置身法庭,他们是风华正茂的专业律师;躬身基层,他们是播撒法治精神的时代青年。他们的故事发生在雪域高原,在黄土高原,也在辽阔的大草原。
“格桑花”绽放雪域高原
“我始终坚信,法治的阳光不应因地域偏远而黯淡。”谈及自己这些年的援藏援疆经历,来自吉林的青年律师刘沫含言语间透着笃定。
2019年,刘沫含看到一则司法部援藏律师招募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同年7月,刘沫含顺利加入司法部首批“援藏律师服务团”,前往西藏日喀则。
相比老家东北,日喀则的天空格外透亮,天高地阔,白云低垂,远山起伏绵延,一望无际。
但是,刘沫含根本来不及欣赏高原上的美景,她定点援助的仲巴县,平均海拔5100多米,氧气稀薄。不出所料,她高反了:呼吸困难、脚下无力、头昏脑胀。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高反如洪水猛兽一般袭来时,她仍差点没能招架住。自此,氧气瓶成了她的随行装备。
初到日喀则,工作千头万绪,刘沫含从最开始的法律咨询、文书代写,到普法宣传、法律援助,责任越来越重,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
日喀则地广人稀,下辖18县区。遇到哪个县区的案子没有代理律师,刘沫含都要跋山涉水前往支援。由于海拔高,地质环境恶劣,有几次,她在普法途中突然晕倒、深夜被鼻血呛醒。
“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到某个县法院开庭,途中突遇雪崩,车子被厚重的雪盖掩埋,差点被冲下山去,情势万分凶险。好在掩埋不算深,艰难打开车窗后,我一点一点努力爬出,寻找手机信号进行呼救。当灾难来临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糟了,会不会耽误开庭了。”再次回忆起这段凶险经历,刘沫含已是云淡风轻。
后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妇联转给刘沫含一起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当事人卓玛(化名)长期受到丈夫家暴,不愿继续忍受痛苦,在一番认真思考后,她决定与丈夫离婚。
“对于离婚诉讼,直觉都是‘劝和不劝离’,但是由于存在家暴,婚姻对于处于弱势的卓玛而言,就只剩下伤害和痛苦了。应尊重她的选择。”刘沫含说。在刘沫含和主审法官的帮助下,这场官司调解结案,卓玛顺利拿到了解除婚姻关系的调解书。
“当卓玛手捧那份人民法院出具的调解书时,她仍不敢相信,反复询问我:‘我还需要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吗?’其实,卓玛是不想再见到‘丈夫’,在得知无需再办其他手续时,卓玛如释重负。”刘沫含说。
“我是真的自由了吗?”卓玛追问。“卓玛,以后不会再有人欺负你了。”听到刘沫含肯定的回答,卓玛激动地抱住刘沫含,脸上挂满泪水,内心的感激溢于言表。
其实,类似的案子还有很多。对于刘沫含而言,自己经手的每一桩案子都可能会影响到当事人一生。出于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一年服务期满后,她又连续两年续签。由于工作出众,她深受当地群众信任,被亲切地称为绽放雪域高原的“格桑花”,藏语中表示“美好时光”或“幸福”。
时光荏苒,三年倏忽而逝,刘沫含圆满结束了自己的西藏之行。回到家里后,还未等好好安顿下来,她又报名参加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这一趟,她的目的地是新疆伊犁,而这一去,又是两年。
刘沫含始终相信,山川虽远,理应同享法治之光。前后五年间,刘沫含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累计为各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从雪域高原到西北边陲,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不变的是一颗热烈勇毅的内心。“因为热烈,所以无悔;因为勇毅,所以无畏。这就是生命的厚重感吧。”刘沫含说。
感受黄土高原的满天星辰
从天津到甘肃古浪,超过一千五百公里的距离,也难以掩盖吴宸心中的热忱。2024年8月,来自天津的青年律师吴宸踏上了西行之路,作为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的参与者,他将在古浪服务一年。
初到陇原大地,当地浓重的方言对这个东边来的小伙子十分“不友好”。为听懂当地群众的每一句真实诉求,他一次次请人“翻译”,反复确认:“是不是这个意思?”日子久了,耳朵渐渐通了,心也更近了。这个从天津来的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脉搏。
一天,一位农民大哥推门走进法律援助中心,吴宸至今记得那天的情形。
“媳妇瘫了,娃还要念书。”大哥语气诚恳地诉说着,眼中满是焦虑。数年的讨薪之路,几乎压垮了他的生活。终于,他推开了法律援助中心这扇门。
整理材料、收集证据、写诉状……作为法律援助律师,吴宸帮他悉心料理好一切。拿到诉状的时候,大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没想到自己愁了这么久的事情这么快就有了转机。
“材料递交法院那天,他又见到我,急忙跑过来握住我的手,一直念叨着谢谢。我能清晰感受到他手上那层厚厚的老茧。”看着他眼神里的光,那一刻,吴宸心里分外踏实。
吴宸观察,群众遇到问题,宁愿找人理论、找村委会或者自行处理,有些老乡很少想到提起诉讼。有的人甚至觉得“找律师麻烦、打官司没用”。
下乡普法的经历,也让他愈发看清西部法治建设的迫切——深山里信息闭塞,村民对法律并无概念;陷于家庭纠纷的妇女,不知如何维权……目睹这些后,他觉得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
于是,在深入乡村普法时,他并没有去讲干巴巴的法条,而是讲案例讲故事:土地纠纷怎么解决,钱怎么要回来,新型诈骗如何防范……百姓爱听,听得进去,普法才能有效果。三个乡镇,十三个村庄,每次吴宸出发时天才蒙蒙亮,返回住处时已是满天星辰。
“打官司并没有那么可怕!要学会用法律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每次坚定的回应,都给了老乡无尽的信心。在法律援助中心,他每天要接待大量前来咨询的群众。一年下来,仅记录在案的咨询就有650多起。代写诉状、解答疑问、代理案件、下乡普法……这些都成了他的工作日常。
在多方努力下,越来越多老乡开始通过走进司法局寻求法律援助,许多看似“天大的事”,通过法律途径就能迎刃而解,更不必终日愁苦叹息。
法律援助不是完成任务就了事,而是要帮助他们恢复继续走下去的希望。“跳出律师的职业角色,我看见的是这片黄土地上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只是卷宗里‘当事人’三个字。”吴宸说。
“我要找吴律师咨询问题!”一年服务期满,要离开古浪之际,仍有不少老乡前来咨询法律问题。面对乡亲们的认可,那一刻他知道,这一年的汗水没有白流。“西部是一部大书,需要用双脚丈量它的广度与厚度,付出很多,但收获更多!”
成为牧民们“永远的朋友”
八月的风,从阴山深处吹过,给内蒙古乌兰察布带来了初秋的凉意。也就在一年前,来自江西的青年律师占淑莹参加了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她从江西一路北上,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法律服务。
“火车一路北上,驶入乌兰察布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湿润温暖的江西,来到了这片苍茫的草原。”占淑莹回忆。
初到察右中旗,迎接占淑莹的是巨大的温差和陌生的饮食。有一次,占淑莹要到一个偏远村子做普法讲座,那天风特别大,气温骤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我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自己就像个笨拙的‘南方小土豆’。”占淑莹调侃道。
半途车被厚雪困住。正当占淑莹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牧民大哥开着越野车把她捎到了村委会。看见她冻得手脚僵硬,一位蒙古族大姐给她递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其实,第一次喝咸味的奶茶非常不习惯,但那股暖流却从喉咙一直暖到了心里。”占淑莹回忆,那天所讲内容都是身边的鲜活例子,大家觉得有趣,比如用“借羊还羊”讲合同,用“草场边界”解释侵权,把法律条文“翻译”成牧民听得懂的语言,大家听得格外用心。
随着与牧民打交道的次数增多,占淑莹慢慢摸索出一条“订单式”的普法路径。“为了弄清牧民们真实的法律需求,我们走访21个嘎查(村、社区),和牧民们拉家常,了解他们最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很快就发现几个高频痛点:草场承包、民间借贷、邻里矛盾。”占淑莹说,这就是突破口,我们由此得以进行更有效的法律供给。
“其实,普法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让群众看到法律能解决现实问题。”占淑莹讲述了一起草场边界纠纷,两家人因为草场的边界争议问题争执多年,近期还差点动手打起来。闻讯后,占淑莹和司法所、村委会一起,带上一本草原法和测量工具,到争议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依法划清界限。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关键是让牧民们相信,法律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双方心服口服,法律的权威性就凸显出来了,以后如再有问题,人们就会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也就意味着法治精神在这里扎下根来了。”占淑莹说。
随着时间推移,占淑莹不再是最开始大家眼中的“外来帮扶者”,而成了牧民“永远的朋友”。参加那达慕大会,参加祭敖包活动,吃手把肉……在占淑莹看来,她已经融入这里了。
一年的服务时间很快过去,占淑莹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西,但在她眼里,乌兰察布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
后来,占淑莹收到了一个包裹,是她曾帮助过的几位牧民寄来的自家做的特产,袋子里还夹着一张小朋友写的纸条,上面用不太工整的汉字写着:“占姐姐,我们想你了,有空回来看看。”
“如今,我虽然已经回到江西,但依然会梦见乌兰察布的星空,醒来后,我就带着草原给我的力量,继续在法治道路上坚定前行。”占淑莹说。
(本报记者 王金虎 岳佳仪 本报通讯员 董思辰)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