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工具。9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8月财政收支情况,发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796亿元,同比增长10%;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382亿元,同比增长3.8%。
(资料图片)
如何分析看待1-8月财政收支情况,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前8个月全国财政运行总体保持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收入呈增长态势,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展现了政府不在民生支出上退步的决心。
增值税大幅增长拉高财政收入增幅
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79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27885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国非税收入23911亿元,同比下降3.6%。
在主要税种方面,1-8月累计,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70.7%,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下降9%、7.6%、0.1%。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表示,财政收入增长,除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带动外,主要是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受此影响,税收收入特别是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财政收入增幅。
其中,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主要是去年同期退税较多、基数较低。国内消费税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企业所得税下降,主要受企业利润下降以及7月份企业提前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因素影响。个人所得税下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多退,拉低了增幅。
此外,1-8月,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房产税分别同比增长3.7%、6.9%;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分别同比下降3.7%、14.9%、17.3%;证券交易印花税为1468亿元,同比下降29%。
从非税收入看,1-8月,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6%,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下降11.9%,罚没收入下降15%。
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聚焦1-8月财政支出情况,数据显示,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8%,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支出方面,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382亿元,同比增长3.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2546亿元,同比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8836亿元,同比增长3.3%。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在优化完善税费支持政策并适时推出新减税政策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从主要支出科目上看,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教育支出增长4.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8%;农林水支出增长2.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1%。
“可以看到,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教育支出等增速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体水平。民生领域支出稳步增长,有助于稳预期、促消费,展现了政府不在民生支出上退步的决心。”业内专家指出,数据彰显了财政支出强度。在近年来财政支出保持刚性增长的情况下,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然保持增长,并且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这些支出持续发挥的效应,会对整个扩张需求,甚至是供给有效升级,持续发挥作用。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专项债券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15日,财政部公布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有关情况。数据显示1-8月,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9455亿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建设,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建设实施,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财政已明确,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研究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同时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
展望后续地方债发行,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樊信江预计,特殊再融资债券或将于9月份重启发行,实际发行规模将在1万亿至1.5万亿元间,有限的发行配额或倾斜于财力较弱区域。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认为,专项债券带动社会投资的发力点,一方面要在专项债券的发行使用上“拓面”,研究扩大其投向领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聚焦改善民生和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加力”,发挥好专项债券资金等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减轻社会投资当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专项债券资金对新基建等公共产品的投资为社会投资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