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网
当前位置:首页>生活 > 生活 >

“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

时间 2023-09-08 13:33: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陈冠合


(相关资料图)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60万亩绿色茶园一望无边,记者登上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最高点,看到花丛中的9个卡通字妙趣横生——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长得矮矮呀,开了白白花,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湄潭农民的幸福密码就在这片“树叶”中。茶产业是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茶园分布在15个镇(街道),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以上来自茶产业。

“2015年之前,我们整个村寨人均收入不到8300元,到今天已经突破32000元。”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经理刘建顺回忆,曾经虽然守着万亩茶海,人员外流、资源分散、集体产权模糊、集体资产交易不畅等问题,让金花村产业发展一度滞后。

放活集体产权权能——湄潭县找到了资源变资产的“金钥匙”。2016年,湄潭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金花村“七彩部落”抓住契机先行先试,将全组茶园、田土、山林、黔北民居、名木古树等资源进行评估定价作为资源股,发动群众注入现金股,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茶旅一体”的发展新路。

激活沉睡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农村是块宝,前景很看好。村民变股东,户户能分红。”刘建顺说,“公司+合作社+股东”股份合作新型经营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目前,“七彩部落”有乡村餐馆16家、乡村宾馆6家、乡村酒吧2家、乡村超市4家、特色小吃店17家、特色商品品鉴展示馆2家、农村电商2家。村民们平时种茶、采茶、参与茶叶加工,每逢节假日便登台演出,向游客展现原生态农耕文化,一人“分饰数角”已成为常态。

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湄潭县始终聚焦“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改革。2015年,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在湄潭敲响,依托拍卖土地的80万元,土槽村让全村4000多人共享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一经释放,村民自主性就被充分激发出来。“除了旅游业,现在村里还搞起来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土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献忠掰着指头告诉记者,“自从产业转型升级后,每年人均收入至少增加3000至4000元,年轻人们也都回来争着要创业。”

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湄潭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发展起20万亩优质稻、22万亩辣椒、22.5万亩林下作物等特色农业,培育起“旅游+夜经济”“旅游+体育”“旅游+康养”等多种新业态。2022年,湄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5元,比贵州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近5000元。

如今,行走在湄潭茶海间,幸福的茶香扑面而至。好政策、好产业、好奔头,正在这片乡村振兴沃土上交织汇聚,如春雨滋润片叶,培养出更多致富“好茶”来。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7日05版)

标签: 万万家

相关阅读RELEVANT

  • 版权及免责声明:

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中的说法或者描述。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并且本站对内容资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自行甄别。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 进行删除处理,谢谢合作!